[集装箱建筑]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里究竟死的是六耳猕猴还是孙悟空?

[复制链接]
Brandonkam 发表于 2020-5-18 2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都说了这个推论来自网络,我找不到反驳的依据才发给大家,所以说不要集中火力对我了,如果是悟空的二心,那么佛祖为什么说有六耳猕猴呢?~~~~~~~~~~~~~~~ 今天闲着无聊又翻开了《西游记》大体看了遍,一重大发现,吴承恩竟然在《西游记》有一重大伏笔。。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
http://www.misfits.su/drugie-filmy-s-uchastiem-aktyorov-misfits/vicious-brand-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0

Aritao 发表于 2020-5-18 2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当你你看到收集这么奇葩的诡计论,就该自己去翻书,看第五十八回:
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诗曰:
人有他心生祸灾,天涯天涯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意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概众稽首皈依,畅通朗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公共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心竞斗而来也。”

看加粗部分,
人有他心生祸灾,天涯天涯致疑猜
禅门须学无意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心竞斗而来也】

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中的代称是什么?是【心猿】,何谓【心猿】?看原书第五十回开篇词: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心猿意马,指的是一种纵容心灵的状态。《西游记》这本书讲的就是修行,孙悟空修心,而在【真假美猴王】这一节中,他的修心就是【斩心魔】。六耳猕猴实在是他的【他心】发生的,故而不要再随意听什么收集神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mardax 发表于 2020-5-18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真假美猴王。

其实,这个问题以前写过,现在有些新想法。补充之。

故事的楔子在于有人说,真假美猴王就是一个掉包计。干掉真悟空,留下听话的假悟空。

原先我以为悟空打破盘中暗谜后,三更夜访菩提老祖,说“此处无六耳”说的是反语。

现在想想,源头还要从更早的悟空取名说起。

悟空的姓来自“长得像个猢狲”。古月为老,不可化育。故取字姓孙。悟空的名来自“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这姓,也是指性。不是性别的性,而是指脾性,尽性知命的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悟空的性是什么呢?原文中已经说了。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这时候的悟空无性,也无姓(原文用的猴王),属于善恶的混沌期,没有善恶美丑之分,也是所谓的“如婴儿之未孩”。按王阳明的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而一旦有了名字,就有了名利心,有了你我之分(名字就是为了将我和其他人区分开来)。之后的悟空就像是吃了夏娃的苹果,有了善恶之心,有了美丑好恶,也有了凡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悟空学了变化之术后在同道面前卖弄本领就是一证。)

别了此师父,悟空在两界山拜完唐僧后的一章(第十四回)叫做“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心猿指的自然是悟空,意马就是后来的白龙马。(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收服悟空之后,不是收服二师兄八戒,而是白龙马。说明心猿意马是一起的。)

说完心猿,我们来看看六贼。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

这六个盗贼叫做张三李四,我能理解。叫做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我就不能想是不是包含着其他的意味。

般若波罗蜜多有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六贼就是指人的六种感官,六种欲望。所以上文中,孙悟空对六个盗贼说,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我是我的欲望的主人公。

儒家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眼睛喜欢看好色,耳朵喜欢听好音,鼻子喜欢闻好香,舌头喜欢尝好味,意念喜欢得其所欲,身体喜欢无忧无虑,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生的动力。但是,如果这些欲望超过了界限,就是魔障。

孙悟空在第一个师父菩提,有了六欲;在第二个师父唐僧那,去了六贼。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六贼去了哪?谁也不知道。也许是比克大魔王,也许是恶人布欧,也许是黄发兰奇。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从天庭达到地狱,在去往西天。如来说了一句话:你看那二心争斗而来。

说的不是二人,也不是二猴,而是二心。

心,在西游记中有特别的意味。

比如说,菩提老祖的福地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指的是人的心,斜月三星,指的也是人的心。

所以这二心争斗而来,其实只是一个孙悟空,一个是正心诚意的悟空,一个是六贼蒙蔽的顽空。而后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就说明孙悟空真正去除了六贼,修成了正果。孙悟空已经得道成佛了。

鸿蒙初辟本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打死六耳猕猴的,只能是孙悟空。

后来师徒四人一马,只有两人成佛了。一个是唐僧,一个是悟空。

那么,唐僧是什么时候成佛的呢?

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坐无底船一段。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心为形役。肉身一死,金身不灭。

有人问,如此说来,孙悟空得道成佛倒还在他师父唐僧前面。

是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两次给唐僧讲解经书。

讲的就是《心经》。心中有佛,灵山就在脚下。

八戒对沙僧说:凭他也会讲经。

唐僧说,悟空讲的是真经。

2017.0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deyadabes 发表于 2020-5-1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被打死的那个,是真孙悟空,此后跟着唐僧取经到西天的那个,是六耳猕猴;这些都是如来的阴谋,是为了搞倒他的竞争对手须菩提祖师的。这个说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流传了很久,原来应该只是一个玩笑,谁知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所以不得不专门澄清一下:只要细看看原著,就不至于有这样的误解。
如果按网上这个说法的逻辑来分析,贫道可以负责任地说:真假孙悟空去的那个西天雷音寺都是假的!或者说,那个如来都是假的,真的如来已经死了或被软禁了,现在这个如来是须菩提祖师变的!
理由很简单,可以看看原著:
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只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
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也就过去了。反正就是讲经呗。但是翻完《西游记》全书,就会发现,整一百回里如来只在这讲了一次具体的有经文的经!所以有没有人研究过,这段经到底是什么经?
如果有人去翻大藏经,贫道敢保你翻遍了,这段话一点影儿也找不到,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佛经!
这一段如来说法的文字,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下文简称《护命经》)。这部经,是元始天尊亲口说的。
面对「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这么盛大的法会,《西游记》唯一一次具体讲经,佛教教主居然讲起了道教经典?难道是作者抄错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段经极其有名。它又简称《护命经》《消灾护命经》,是从唐代起就流传极广的道经,在民间耳熟能详,甚至大书法家柳公权都写过,有图为证: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里究竟死的是六耳猕猴还是孙悟空?-1.jpg
按照那些阴谋论的说法,如来处心积虑指鹿为马,让六耳猕猴打死了真孙悟空,是为了搞掉他的竞争对手须菩提祖师。那么这段经又是几个意思?而且,在《西游记》里,哪位大咖既会讲佛家经,又会讲道家经?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须菩提祖师!
孙悟空刚去学艺的时候,原著描写须菩提祖师讲经: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 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这里说得明明白白!须菩提祖师既能讲道,又能讲禅,主张三家配合。整部《西游记》里再无第二个!况且从他的名字来看,他也不叫菩提祖师,而是须菩提祖师。须菩提,又音译为苏部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那他是佛教人士了?却也不然,他教给孙悟空的功夫,是道教的内丹术。他擅长的动字门、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也是三教都有,而以道为多。他正是一个兼通佛道的人物。
如果按照网上那些阴谋论的逻辑来推理,贫道可以得出结论:两位孙悟空打到西天的时候,那个宝座上的如来,恐怕就是须菩提祖师变的!要不就是雷音寺被元始天尊占领了!而且这个结论是有实实在在文献支持的!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thede 发表于 2020-5-18 21: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用的是佛家理论,借如来的口,以寓言的形式写的,可能不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六耳就是孙悟空变的,两个悟空都是悟空,只是他自己不知道。
如果按照阴谋论,孙悟空拔一撮毫毛,变成千万个悟空,怎么证明最后剩下的是原来的那个悟空?
如果如来不瞎编出个六耳猕猴,那前面打伤唐僧,抢了行李,变出假唐僧假八戒假沙僧的,都是孙悟空自己,这个账唐僧八戒沙僧要怎么跟孙悟空算?所以孙悟空要急急忙忙打死他,也是自己撇清干系。
孙悟空此时已经顿悟了,如来给他个台阶,让他回去能跟唐僧交代。有没有四猴混世,孙悟空会不知道吗,猴类的生死簿就是他毁的。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你看这里就是两个人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但还是互相逗闷子,此时孙悟空已经脱了凡胎顿悟成佛了,没有继续修行的必要了,剩下的取经算是赠送的,因为还得让唐僧成佛。
孙悟空被赶走,本来就是师徒误会一场,悟空没错,唐僧也没错,互相斗气,解开误会就好了。但是假悟空把唐僧揍了一顿,搞了一套假取经队,这个性质变了,这是欺师灭祖,撕破脸了。如果如来不让观音去作保,他们师徒是不可能和好的。悟空打死自己以后,还要从如来这里要来一个保证,这事既往不咎,到时候坐莲台,该成佛就成佛,不会秋后算账。

唐僧却要到无底船那里看到自己的死尸,才算成佛。孙悟空不管是慧根,还是佛家理论,都比唐僧高的多。唐僧看到死尸那里的诗这样说,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所谓六六,就是六识六欲。六耳就是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他编一个叫六眼马猴,六鼻金丝猴,六舌银背大猩猩,都是一个意思。如来一说六耳,孙悟空马上就顿悟了。
取经队伍里一共只有两人成佛,一个旃檀功德佛,一个斗战胜佛。斗战胜佛就是靠一棒子打死自己来成佛的,旃檀功德佛是在无底船被孙悟空推下水里,淹死成佛的。成佛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可以说这取经一路上,都是孙悟空在教导唐僧,激励唐僧。最后成佛也是悟空推着成佛。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原来作者还给了茫茫多的暗示啊,主要有
1,斜月三星洞里,悟空说此处更无六耳。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都是个心字,从此悟空就是心猿。
2,孙悟空刚被唐僧剃度后,打死了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毛贼,和打死六耳是一个原理。六个毛贼的名字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他们的名字就是六识和六欲。
3,如来说汝等是一心,看二心争斗而来。

唐僧就是一个作逼,揍一顿就治好了,后面路上老老实实,连紧箍咒都没念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ennytus 发表于 2020-5-18 2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8这个问题其实不过是阴谋论者的一次YY而已。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二心演化而来,应无疑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时候要注意辨明角色的两个形象,即文本形象和隐喻形象。角色形象的复杂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一大问题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两种形象的关系,而将其混为一谈。有的甚至还有第三个形象,即民间形象,如曹操,诸葛亮等。
   具体到六耳猕猴上,其文本形象完全可以自圆其说,即如来所讲述的“四大神猴”理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猴子,与孙悟空齐平。看起来这一难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妖怪故事,描述了取经队伍的一次分裂与再统一过程。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内部的形象是多元的,我同意这部书是一个讲“修心”为主的小说,在文本中也多次体现了这一点。
  那么六耳猕猴的隐喻形象是什么呢?是孙悟空的二心,许多答主已经在上面论证了,比如回目中的“二心”,比如如来所说的“二心竟斗来也”,比如六耳和悟空不可能完全实力相等,等等。我这里补充一点,就是关于六耳猕猴名字的证据。
   六耳猕猴为什么叫“六耳”(猕猴就不解释了)?心细的读者们肯定发现了,在前面孙悟空夜访菩提老祖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六耳”,即第二回:“ 悟空 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六耳就是第三者,即表示没有第三者偷听,可以请菩提老祖放心传授。
  那么“六耳”的这个含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是来自佛教的“六耳不同谋”(所以西游记真的有三教合一的倾向),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洪州泐潭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  后亦作"六耳不通谋"。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也就是说“六耳”本义即为第三者,也就是“他者”,而用在这里就很明显了,“六耳猕猴”表示的即为孙悟空产生了“他者”的心,也即产生了二心,只有把这个二心消灭,才能顺顺利利的保唐僧取经。当 然,这一事件的另一个好处是唐僧也得到了教训,从此直至取经结束,二人再没有发生大的矛盾。
因此,六耳猕猴的这一隐喻形象,就和文本形象对应起来了,解释了为何其他神佛都看不出,谛听听出来了也不敢说,二人实力完全相等的疑惑了。
这种文本形象和隐喻形象合二为一的例子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比如金公木母,灭六贼等。最后,希望大家不要把名著当成阴谋小说,政治小说看,这样会降低名著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ayaukara 发表于 2020-5-18 2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得当然是六耳猕猴,西游记能从一众神话故事是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神话传说靠的绝不可能是阴谋论。西游记本身是有寓言性质的小说,里面的神仙妖怪很多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具体到真假美猴王这一回故事,第五十六回开篇就是这么一句诗: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
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
西游记用孙悟空跟白龙马象征心猿意马,这一回开篇就说修行要收住自己的心猿意马。但是这一回一开始就是师徒都失去了谨慎之心,反而策马奔腾:
他师徒们行赏端阳之景,虚度中天之节,忽又见一座高山阻路。长老勒马回头叫道:“悟空,前面有山,恐又生妖怪,是必谨防。”行者等道:“师父放心,我等皈命投诚,怕甚妖怪!”长老闻言甚喜,加鞭催骏马,放辔趱蛟龙。须臾上了山崖
......
猪八戒卖弄精神,教沙和尚挑着担子,他双手举钯,上前赶马。那马更不惧他,凭那呆子嗒笞笞的赶,只是缓行不紧。行者道:“兄弟,你赶他怎的?让他慢慢走罢了。”八戒道:“天色将晚,自上山行了这一日,肚里饿了,大家走动些,寻个人家化些斋吃。”行者闻言道:“既如此,等我教他快走。”把金箍棒幌一幌,喝了一声,那马溜了缰,如飞似箭,顺平路往前去了。
心猿意马都放飞自我就该出事了,马上孙悟空就打死强盗,师徒生出二心:
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这里面二心不只是孙悟空一个人的事,而是师徒四人都生了二心,所以不只有六耳猕猴这个假孙悟空,假唐僧假八戒假沙僧都有。
那行者道:“贤弟,你原来懞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谅你说你有唐僧,同我保护,我就没有唐僧?我这里另选个有道的真僧在此,老孙独力扶持,有何不可!已选明日起身去矣。你不信,待我请来你看。”叫:“小的们,快请老师父出来。”果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六耳猕猴不单单是一个假孙悟空,而是搞了一个假的取经团队,象征着团队里每个人都生了二心。
而且六耳猕猴出现之前有一句很关键的话: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孙悟空二次被赶走,忽然醒悟“这和尚负了我心”。
要知道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贬退心猿,孙悟空受了那么大委屈也没觉得唐僧负心。这次孙悟空觉得唐僧负心,生出二心,所以紧接着孙悟空一走六耳猕猴马上出现。
故此六耳猕猴只是文学上的一个象征而已,象征着二心,魔心。打死六耳猕猴,就是除去自己的心魔。而且死的不止六耳猕猴,沙僧打死了假沙僧,八戒打死了假八戒假唐僧:
这沙僧见了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好沙僧,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
......
呆子见了菩萨,倒身下拜道:“弟子前日别了师父至花果山水帘洞寻得包袱,果见一个假唐僧、假八戒,都被弟子打死,原是两个猴身。
所以这回故事就是用神话故事象征修心。
生出二心的时候,原文有一句诗:
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
后来剪除二心,又有一句诗:
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这都是一一对应的。
最后作者总结这一回故事,还有一段话: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靴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
所以这是一个剪断二心的故事,告诫世人做人做事要一心一意,勠力同心。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这回故事最后有一个总批:
昔人云:“一心可以干万事,两心不可以干一事。”此回便是他注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kujibusale 发表于 2020-5-18 2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经常在网上被讨论,但只要基于一个基本事实,答案就会不言而喻。
这个基本事实就是:取经的路就是修行的路,走一步就是在修行的路上走了一步。
假如说死的是真孙悟空,那也就是说六耳猕猴没有跟随唐僧从东土出发,而只是从半路上保唐僧就能成佛。
而这不可能。因为修行可以“去冗余”,也就是省略不必要的步骤,但绝对不会有捷径。你可以在十四年里去取经然后克服路上的困难,通过这个过程快速达到修行的效果,但这些苦难必须你一点一点承受。全部承受了,才能圆满,才能取得果位。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从五行山被放出来的真孙悟空一步一步保着唐僧走到了西天,取了真经,成了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upiulia 发表于 2020-5-18 2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说结论:死的绝对不是孙悟空。
原因很简单,孙悟空吃了五葫芦九转金丹,早已是金刚不坏之躯。
下面看看孙悟空的金刚不坏之躯到底有多牛逼: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兵兵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

行者闻言笑道:“妖怪,你洞里若有纸笔,取出来与你立个合同。自今日起,来砍倒明年,我也不与你当真。”那老魔抖擞威风,丁字步站定,双手举刀,望大圣劈顶就砍。这大圣把头往上一迎,只闻扢扠一声响,头皮儿也不红。那老魔大惊道:“这猴子好个硬头呵!”
干掉孙悟空的唯一办法,是用法宝。
来看看“六耳猕猴”是怎么死的:
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我擦,如果死的是孙悟空,这么牛逼的头,一棒子就被打死了?
所以,大家放心吧,后头取经的还是孙悟空。
谢谢大家的点赞!本人专栏:西游记释疑
其他回答:
明朝时《西游记》是禁书吗?
为什么普度众生的是唐僧,大家却都喜欢孙悟空呢?
《西游记》里,悟空为什么没性欲?
《西游记》里,如何看待玉帝为了答谢如来召开“安天大会”其中有说到用龙肝凤髓招待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nilule 发表于 2020-5-18 2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有一篇传播率非常高的文章,说真的孙悟空其实死在了如来金钵下,取到真经的,是六耳猕猴!这篇文章可谓脑洞大开,因为符合很多网民对腹黑西游的认识,所以很快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至到今天还有不少人问蜗牛这个问题。
先听听高人们的分析。
原著第五十七回,孙悟空打死了强盗,第二次被唐僧驱赶。六耳猕猴乘机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抢了行李。沙僧找回孙悟空后,真假美猴王就从花果山打到落伽山、从灵宵殿斗到阎王府。无论是唐僧、观音还是玉帝,都看不出哪位是真,哪位是假。到幽冥处,谛听听出来了,却不敢说。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这个故事没毛病啊,我们从小就是这样听的,央视 86 版《西游记》也是这样演的。但高人们说了,这不对!里面还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真相就是:被如来金钵罩住并被打死的是真孙悟空,到西天取得真经的其实是六耳猕猴!从头到尾就是如来耍的一个把戏,目的是狸猫换太子,把不听话的孙悟空搞出局。
他们还例出了几条硬核理由——
第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长得像双胞胎,从头到脚都一模一样,就是今天的 X 光也验不出真假。六耳猕猴大家也没见过,如来说哪个是真,哪个就是真。就算是假的,大家也无从验证。
第二、孙猴子一向不敬重如来,如来怎么可能把斗战胜佛这么重要的职位留给他?万一有一天他又来个大闹灵山,会不会也把他打到桌底下喊救命?因此,如来有换孙悟空的强烈动机。
第三、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而菩提又是混鲲祖师的徒弟。混鲲祖师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便是如来(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又名准提道人)。
《封神榜》中提过,有一次,菩提不知与如来发生了什么矛盾,从此神秘消失。孙悟空恰巧又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领,如来不想方设法除去,难道养虎为患吗?被压在五行山开始,就在设套了。
第四、原著第五十八回,二猴打闹到如来这里辩真假,如来却对众佛说:「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既然六耳知道他将要被如来制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为什么还要来灵山呢?那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如来早把事情安排妥当,在他的引导下,让众佛都以为六耳猕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却被当成了「六耳猕猴」被如来制服,然后被一棒打死。
第五、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一向慈悲为怀的如来却没一点怪罪之意,只是合并双手,道了句:「善哉,善哉!」以如来的本领,当「孙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猕猴」的话,如来想要出手相救,是何等的容易,可见,如来本意就是想让他死。
第六、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孙悟空并不完全都听唐僧的话,甚至有时候还闹个小矛盾,唐僧念紧箍咒才能制服他。可在真假美猴王风波之后,孙悟空从此保护唐僧安安分分,前后判若两人……

说真的,这几条理由看上去非常充分,蜗牛差点就被说服了。但当反复阅读原著后,才发现以上理由全部占不住脚。
高人们摆了那么多证据,其实只有三层意思:孙悟空不听话,如来并不想让他取得正果;如来与孙悟空的师父有仇,因此要陷害孙悟空;如来要除掉孙悟空,又要保持慈悲为怀的高大形象,所以设计弄了个六耳猕猴,直接把孙悟空替换了。
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如来有没有必要陷害孙悟空?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集装箱之家是国内最专业的集装箱建筑门户网站,是专业的规划、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成产品包括集装箱酒店、集装箱别墅、集装箱商业等)
关注我们
  • App下载

  • 扫描微信二维码

Powered by MyContainers! © 2008-2021 ArchNet Inc.( 沪ICP备16011403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