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建筑] 为什么美国、中国两国博士和博士后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

[复制链接]
abpewipahaliw 发表于 2020-5-26 09: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题,博士延期毕业、克扣工资、加班不给加班费等等现象非常普遍,有什么历史原因吗?美中两国博士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未来会不会导致人才选择瑞典、澳大利亚等博士与导师关系比较宽松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0

uvqevabaj 发表于 2020-5-26 0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博士的动机越功利,导师便可以操纵这类功利建立越深的人身凭借关系。假如读博的动机真的是纯真的追肄业问,导师也就没什么操纵的痛处了。而中美恰恰就是大国中读博动机最不纯真的两个。
中国这边大师都比力领会,很多人读博的动机在找工作赢利当官甚至简单的招考教育惯性,清北也不破例。在这类情况下,延毕一年就会让这些功利的方针受损,拿不到学位更是把这些方针完全毁掉,那自然就有导师以此威胁压榨博士生建立人身凭借关系咯。
美国这边,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博士来自境外,数学和工程学博士项目标本国人比例更是跨越一半(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7/nsf17306/static/report/nsf17306.pdf)。其中,大量来自中国、印度、伊朗、东欧国家的门生去美国读博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留在美国完全移民。但是,美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研发圈子又很是依靠保举信制度,其中博士导师的保举信尤其关键。那末,只要导师不给你写保举信,这些门生的美国梦就只能稀里哗啦碎掉——--哪怕已经结业,导师照旧可以在几年之内用保举信停止威胁仍在学术圈打拼的博士。这就致使了美国学术界的师生人身凭借在某些角度上比中国还可怕。
相对而言,欧洲的课题组,特别是德法,一方面国家自己比力发财不存在靠读博士高人一等的思惟,一方面当地人读博比例较高,所以读博动机相对中美普遍更纯洁,导师抓不住痛处,搞人身凭借自然也就不像中美这样轻易了了。
胡诌一番,多有忽略,接待大佬补充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pafonetagw 发表于 2020-5-26 09: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士对导师的依附关系并不只限于中美两国。
这是不分地域的全球性的问题,其根本在于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问题。
本质就是导师拥有的权力过大,权力过大就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
而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即使大家可能会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一些所谓的监管机制,但学生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会遇到层层阻碍,从实验室同事、到系里教授、系里教导主任、到学校心理咨询师等等都会各种方法阻碍你去申诉去报告虐待问题。
当然这缺乏监管和学校对导师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有关。毕竟一方面越来越多导师自己是不会做科研了,而成了管理者,只负责管理学生和与学生做一定的科研谈论,所以学生都叫他们boss;另一方面导师、系和学校都是依靠学生来直接产生科研成果的,这三者为了让自己保持学术竞争力,就得逼迫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来获得科研成果。


博士的波粒二象性

再者,博士生的身份有很尴尬。博士身份有模糊性和有双重性,好像波粒二象性,博士又是学生又是工人,但其实两者又都不是。
说是学生,学习是我的主要任务,但学校会说,你是工人,我们付你学费和奖学金,你就有义务干活,各种实验室杂活都得干,你还读paper?自己私下找时间读。你问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实验室了,什么是私下时间?凌晨到早上八点之间。。。你还想在qualification考试后,继续学一些专业课程?一些导师会反对甚至禁止你修课,因为会占用大量时间,这些时间本应该来在实验室里干活。
那说是工人,理应有劳工法来保护,但学校会说你是学生,你过高强度长时间工作是你自己的学习,所以劳工法不适用。
学校面对不少博士生被虐待,以及高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时,他们做的非常不好。他们的唯一做法就是把这些学生送到心理咨询处,让心理咨询来缓解病情。
但是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心理健康,而在于和导师的关系和高强度工作。根本问题不解决,心理问题也没法根除,只能暂时缓解。


为什么导师要羞辱或者欺凌学生?

我和心理专家专门讨论过导师对博士生的虐待和欺凌问题。她说,这种情况非常多。这已经成为了心理现象了。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心理学家在大型会议里发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大家不一定看到,是因为受欺凌的博士生的羞耻感,以及学术圈的非常残酷和功利的氛围:人们普遍认为,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即使工作很多,科研做的很多,只要没有发表,就是没有学术成就,自己就是失败者。其他人也可能会瞧不起你。尤其是那些在一个好的科研环境里的人,几乎无法理解你的痛处。
当然,大家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博士生被虐待例子和故事。
心理专家跟我说,有些非常严重的例子如,学生和导师矛盾非常深,学生爆发时把自己写的paper当着导师的面烧掉了。
我问起为什么导师要这样对待学生,她给的理由是,把这个现象和美国大学里的兄弟会的入会仪式欺凌hazing做类比。因为教授在博士生时期就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当他们做到教学岗位,甚至学校管理层时,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要学生经历这些,经历了这些艰难之后才能被授予PhD。
我曾向副院长提到过,学校校规里有关博士生休假问题写得非常模糊,没有规定最低假期。这样我们就很难用校规来维护自己每年休假的权力。她顿时嘲笑起来。我也向院长提过,他说,这规则就故意写成这样的。


那为什么博士生不直接放弃博士学位呢?

因为付出了那么多啊。尤其是那些在第四年第五年的学生,看到毕业好像就在前方了,放弃太可惜了,太对不起自己的那么多年的努力和对梦想的追求了。就决定再忍一忍。
就算毕业后,你想远离了这个虐待狂,自己会轻松了吧?不然,你依然可能会对导师很依赖。因为你在学术圈做博士后或者研发部门找工作都得要推荐信。而且你不知道未来申请教职,也可能需要推荐信。这时你就被吊着了。你得时刻考虑压抑自己积累多年的怒火,不让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影响未来导师给自己写推荐信的可能性。
英美博士的区别

不过中美和欧洲对博士生的培养的确有些区别,美国的博士生大部分是PhD,中国也流行这种直博。PhD全称Doctor of Philosophy,注意这个Philosophy不是指哲学这门专业,而是指最早科学的发展源头是哲学。这种PhD培养一般是五到七年,我们学校物理系平均六年毕业,当然也有9年毕业的,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
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和国内的硕士博士分开读的体制类似,硕士三年,博士三年。这种培养对于学生来首是有些好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以实验物理为例,读PhD基本就会就是将自己和世界隔绝了起来。压力很大,要求工作时间很长,基本每周六七天都工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做实验。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机器,是设备,是冷冰冰的东西,不是人。这对人身心影响还是挺大的。(当然不排除一些不在乎生活的人。)
说白了其实这就是监狱,只是限制少些罢了。
为什么美国、中国两国博士和博士后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1.jpg

大家可以看到PhD的工作生活不平衡可能很严重,所以这种环境可能对身心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五到七年时间把你限制在同一个地方是非常痛苦的。而欧洲的三年博士制度,你如果遇到了不好的环境,只需要待三年。并不长久。


大概两千年前,刘备就对刘禅的遗诏中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就是在提醒即将即位的蜀汉皇帝,要警惕自己的恶,因为小恶可以因为自己手中握住的权力而被放大,良成大祸。
这两千年前的言语都在提醒着我们,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而且还真不小。


《蝙蝠侠暗夜骑士》中,也出现过权力过大而容易被滥用的探讨。
韦恩公司设计出一种高科技声呐,蝙蝠侠就靠卢修斯·福克斯帮助操作声呐定位了小丑。但制服小丑后,卢修斯·福克斯坚持要破坏掉这个声呐系统。卢修斯很有远见,给的理由就是,这个设备太先进了,可以探测到任何东西。这样一个人手握的权力就太大了。这样就很可能遭到难用。权力过大也可能激发自己心中的恶,导致做出坏事。
为什么美国、中国两国博士和博士后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2.jpg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作为博士生的你,当你身处艰难时,不要忘了,你并不孤独。身边和世界其他角落还有无数和你一样正经历或者经历过同样痛楚的人们。
想想别人,或许你会有些安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cocodacuum 发表于 2020-5-26 09: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术圈,“导师能决定你的前途”这简直成了一个常识。
学术圈是要混资源的。
选好导师、投入师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进入学术圈的原始积累。老师所在的“派系”,所占的“山头”,所拥有的资源……这些对初入学术之路的博士生来说,至关重要。导师的学术视野和科研审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博士期间迅速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你导师能拿到多少项目,分给你多少课题,帮不帮你发文章,甚至给不给你找工作……一个好的导师,比什么211、985之类的平台都重要。所以美国人称导师为“Boss”,国内叫“老板”。
而这跟社会工作中的老板还不一样。这个老板变态,我可以辞职找下家,工资照结,工作经验也照有,不行再找下家。博士就比较惨了,能随随便便换导师吗?你敢换别的导师就敢收吗?你甘心轻易退学吗?换了导师课题还能跟以前积累的知识匹配吗?退了学自己又能干什么呢?
硕士,博士的培养没有硬性规定,不是像本科生只要不挂科就能拿到学位证,而硕博拿证的条件、博士后出站的条件——论文,掌握在导师手里。所以,不依附怎么办。
为什么美国、中国两国博士和博士后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1.jpg 要说历史原因,这种依附关系倒有点像学徒制。以前的社会,有手艺的人就有铁饭碗,走哪儿都不愁生存不下去,师傅把一身本领都传给徒弟就相当于是徒弟的再生父母。所以徒弟跟着老师傅学手艺,要签契约、有拜师仪式,然后照顾师傅起居,对师傅言听计从,任凭其打骂。《闯关东》里老三传杰跟垛爷走马帮,朱开山直接让他认垛爷为父,给垛爷养老送终,传杰学得本领后来才有所成就。
为什么美国、中国两国博士和博士后与导师的人身依附关系如此严重?-2.jpg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好师傅能让你在他的圈子里见世面、得历练,哪怕不言传你也得着身教了,差师傅呢?你就完全是个苦力了。或者题主可以参考德云社,曹云金和何云伟(现在是曹金和何伟)的资质比岳云鹏高那是有目共睹,可离开之后又怎样呢?小岳岳以前因为资质差,没机会上台,就在下面倒茶水打杂,而他现在大火一则有他个人的努力,二则更离不开郭德纲捧他。不然凭自己他能上春晚,能接欢乐喜剧人?难。
类比博士:导师不同意你的研究方向你怎么开展实验?你做的实验再多,写的论文再多,导师不给你发你怎么毕业?而博士后的难题更现实:这些学术新人在职业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高度仰赖于合作导师的帮助,他们不提供学术资源,自己怎么有条件做研究、申基金、达到出站要求?如何转正为讲师?
中美是科研大国,更是发展强国,对科学研究的巨大投入、提供给科研人员的丰厚资本,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肩的。就像前面有答主提到,在瑞典、澳大利亚读博,即使转行后凭借吃救济也不影响生活。可高学历人才众多的中、美,包括日本、韩国,竞争压力太大。依附导师资源反而成了以后进高校过上导师们那种生活的捷径。
虽然付出辛苦,过程痛苦,然而一旦成功,得到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又或是: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半途而废,之前的付出算什么?有点像淘金猎人,场主提供场地提供资源,猎人日日从沙中筛寻,好不容易淘到金子,要想带出场子主人的地盘也得被“剥层皮”,即使这样带出的金子也是笔不小的财富,比在外面摸爬滚打赚的多。
有金子的地方再凶险也会源源不断有人去淘。中美导师再剥削博士,只要他是大牛,也不愁招不到学生。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这样。
所以,读了博,就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辜负自己的付出,千万学子,自己并不孤独。
关注客服微信【EditSprings_xiaosi】,科研之路伴你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luwedlsjuzef 发表于 2020-5-26 09: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中美,应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这是学术界沿袭至今的弊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博士考核没有规范的指标,导师的话语权太大。而制定博士考核标准的人又都是高校教师,没人愿意限制自己的权力。2.很难找到更客观的博士考核方法。比如以论文发表作为考核的话,一些专业特别是文科的论文发表很难,大部分毕业生往往都没有一篇论文。这使得博士考核只能依赖主观指标。
有时候我也会想有没有更好的博士培养方法,比如不选导师而是导师组之类的,但也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理科博士都是跟实验室的,所以不可能不跟某个特定导师。但总之如果要改善博士处境的话,增加导师组的话语权,削弱直接导师的话语权可能是暂时最好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elebexivejo 发表于 2020-5-26 09: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国家的问题,跟专业有关。
美国大多stem专业的导师其实是老板,这一个人决定你干什么活,什么时候干,给你发工资,决定你能不能毕业。很多导师自己有公司或项目,利益驱使才会压榨廉价劳动力。通常听说被坑的学生都是这种情况。
而社会科学的PhD是committee制,利益关系独立,发工资的是学院不是导师。我们学院是自己选一个导师和三个committee member,而且随时可以换,出任何问题有advisor帮你解决。professor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们毕业,为难学生是不太可能的事。我曾经遇到过很变态的导师暑假连放十几次鸽子,到毕业那天不来给我们几个学生签字,advisor马上找出她的电子签名让我们别担心,还发邮件把她骂了一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caxinonaut 发表于 2020-5-26 09: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为什么博士导师变态多很多人已经解释的很详细了,我来答一下其他的问题。
1,美国中国的导师这么变态,会不会导致更多学生去其它国家去读。
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本科生去读phd的基本都是同龄人中比较有实力的,所以他们主观上会认为那些被push的很惨的,不给毕业的人是自己菜,他们主观上不相信自己也会被老师收拾。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那些国家也不说英语,对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来说也不愿意去这种国家。澳大利亚的phd一般要硕士才能申请,且名额非常有限。能去哈佛斯坦福的phd也不太可能会去澳大利亚读phd,所以对整个phd的供求市场影响不大。


2,怎么去改变现在这种畸形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监管,对于变态老师直接开除。这个方法听着可行,但是对于大学来说其实真正做起来很难。很多厉害的老师其实都很push,并且不给毕业。并且学校老师拉来的经费有一部分是要直接上交给学校的,厉害老师对于学校来说都是财主,万万没有把财主往外赶的道理。(我听说过诺奖得主都有变态的,你这个大学要是不愿意要,有的是大学愿意要)。所以只要这些老师不敲诈学生金钱,不跟学生发生性关系,基本就不会有事。


2,在phd和master之间设一个新的学位,比如master of philosophy,只要修满phd学分并且做了一定时间科研的人quit都可以申请这个学位,并且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要在系里主页写明master of philosophy的要求。给quit的人一个学位,让更多学生愿意主动走人,自然奴隶主们也就不会变态压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iffBliva 发表于 2020-5-26 0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博士生与导师关系相对比较融洽。
原因如下:1.博士的奖学金是学校给的,与导师无关。项目经费都是做实验用,博士补助不用导师出钱,一般也就不那么push。
2.博士学生名额一般来说都不多,因此有完善的监管系统,学生都有备份导师,两位教授之间互相不知道是谁,且领域不同,甚至所在学院学校都不同,中途出了问题可以换实验室。
3.导师与博士生是真正的师徒关系,不是老板员工的关系。我见过的几十位教授,退休前是不离开实验室工作的,导师带着博士生一起做实验。
4.博士名额少,一般能读上博士的都非常认真的在工作,从学生角度来说都很努力,导师一般都比较满意。
5.欧洲对年轻科研人员和博士生保护力度很大,各种经费配套都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倾斜。而在中国的高校里,年轻人很难起步,当然有科研大佬力挺的那种永远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vasiducuhobu 发表于 2020-5-26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多了都是泪,匿了。
和老婆两人均在东京地区大学读博士(不同学校)。本人导师中国人,老婆导师日本人。
我每天被导师当成小秘书使唤(带电器维修的那种),(当然导师对学生也非常周到,毕业没有使绊子)
夫人的研究室非常和谐友爱,虽然课题复杂,不是导师的主要领域。但是导师会细心给出意见,且没有任何个人事务问题困扰。
“成年人只讲利弊,小孩子才讲对错”。我总是这么开解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广告位
集装箱之家是国内最专业的集装箱建筑门户网站,是专业的规划、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成产品包括集装箱酒店、集装箱别墅、集装箱商业等)
关注我们
  • App下载

  • 扫描微信二维码

Powered by MyContainers! © 2008-2021 ArchNet Inc.( 沪ICP备16011403号-6 )